人社部俞家栋:超过30亿的稳岗资金已经直达企业
恶劣天气不会影响电站正常运作梨洲街道的曾先生于2014年10月底在自家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二、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与推广应用情况自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后,浙江省政府积极响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光伏应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3]49号)。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9月底,浙江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580MW,较2014年底新增了850MW,但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比大幅下降,仅占41%,使得浙江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占比下降为66%(详见图2)。
桐乡市:桐经信产〔2013〕148号文明确1)对实施项目按装机容量给予1.5元/W的一次性奖励(已获得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不补);2)2014年以前建成投产,前两年按实际发电量0.3元/kWh补助,第三至五年给予0.2元/kWh补助;3)对屋顶出租方按实际使用面积给予一次性30元/平方米的补助;4)采购本市光伏企业生产的产品,按采购价格的15%给予奖励。富阳市:富政函[2014]58号文规定在国家、省有关补贴的基础上,在建成投产后,前两年按0.3元/千瓦时标准对项目投资主体给予补贴,第三至五年按0.2元/千瓦时标准给予补贴。为消化国内光伏产能推进发电应用,2013年7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24号文,相关部委随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对在2014年底前建成的按0.35元/kWh标准给予补贴,连续补助五年;对屋顶资源提供方按装机容量给予0.3元/W一次性补助。杭州萧山区:萧政办发〔2013〕209号文明确1)屋顶业主使用部分光伏发电量,按用电价格给予15%的优惠;2)已列入区级以上太阳能应用(示范)计划的项目,按照上级要求配套资助,未列入计划资助且装机容量不小于30kW的太阳能应用项目,按照实际发电量给予0.2元/kWh补助。
自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各部委、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相继出台光伏发电政策文件,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文件占比过半,主要包括补贴政策,融资政策,并网政策,监管政策,技术标准等几类,浙江省各级政府部门为推进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共出台相关政策30余项,今天,阳光所ERE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章贵博士聚焦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并做系统梳理分析。以嘉兴秀洲、杭州桐庐为代表。包括给周边提供服务和交易,这里就需要一种信息交易平台和模式,放开分布式光伏的市场准入。
各种能源技术的归一化度电成本这是2013年欧洲的成本,最左边是光伏,包括分布式,集中式的成本,光伏成本已经接近煤电等普通化石能源成本,到2020年会低于火电的成本。比如光伏处理预报,通过云成像的方式实现短时的光伏处理,通过云层的识别、云的移动方向的识别进行预报。不包括所有房屋和农业等建筑地址,单单从可用建筑算,可以达到人均一千万的光伏电量。通过分布式光伏或者光伏电站等,提供第三方的能源服务商或者收电公司,都会成为可能,能源互联网在2015年到2016年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
信息物理系统的第四个层级是提升体验,人们会越来越注重体验的优越性,提升用户体验,是未来一定要重视的方面。从国家的角度,能源互联网行动会尽快出台,这是为了响应互联网+的方向。
中国有可能在百年来,引领这个世界的潮流。2.实现手段: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除了物理基础作为能源系统综合效率,达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最大化是需要信息的。另外通过这个技术和一些互联网技术,使一些变电站从七座减少到六座,这不仅是减少成本的问题,占地还可以减少其他的用途,包括商业楼宇等。这里面,平台运营者(服务商)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2015年6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但是考虑到本地的分布式能源发电,储能等,就可以考虑到在运行时是336,这样降低了27%的负荷,这样各种成本都会下降。能源信息化,一个概念是前面说的信息采集,第二就是能源、能量能够像计算资源一样便于存储和管理调控。举个能源协同发展的例子,比如说传统的能源局域网在规划设计时往往事先从整个负荷需求来考虑,我们传统方式最高负荷值是461,如果平时就要按照461的值来设计。
三、能源互联网的三个层级能源互联网是什么呢?有三层:物理基础,实现手段,价值实现。我们要把大数据信息采集起来,通过提供服务进行分析优化等,在未来,信息本身的价值也会有所体现。
从传统的简单的能源项目合作、从生产到用户,在能源互联网里信息流、价值流、是多流互动的状态。四、能源互联网的本质特征能源互联网包含能源协同化、高效化、商品化、众在化、虚拟化、信息化六大本质特征。
智能运维平台的特点是,基于免费共享的云平台建立远程监控体系,关注全寿命周期实现设备使用过程价值延伸,服务产业链构建共享共赢的光伏生态体系,建立光伏知识体系实现人员经验和知识沉淀,专业深入的数据模型挖掘生产效益提升潜能。另一层,众在化,主要是着重人的参与,实现大众参与,万众创新。能源协同化,是指能源链条的协同、能源业务的协同,能源系统整体效率的协同。新模式即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实时补贴结算机制,实现补贴的计量、认证和结算与可再生能源生产交易实时挂钩。这是未来光伏新业态和分布式光伏的典型体现。所以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已经有基础了。
另外是业务的协同,从能源互联网,局域网的设计、建设运行、后期的管理,都要协同。第三个层次是创新运营,通过信息的创新运营来推动产业发展是一个重要方向。
能源互联网光伏新技术还有很多具体化的技术,无人机寻检、红外识别缺陷等等,都是能源互联网光伏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技术。除却光伏本身,我们应该考虑更多其他的方面,将光伏拓展至更多的方向,真正做到能源互联互通,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政策大力扶持成本不断降低2014年的两会期间,雾霾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一种具体形态是,新能源或者能源互联区域网,形成一个区域,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的能源资源,提升本地的能源利用率,提升新能源的占比,提升整体的利用效力。
另外一个方向是互联网的方向,通过能源互联网提升信息挖掘水平,将来你可能发展能源的销售、更好地服务来发展。3.价值实现:创新模式能源运营信息物理系统的价值是有层级的,第一个层级是信息获取,现在很多监控能够获取,不用去做特别的优化就能够得到一些结论,这就是信息获取的价值。新的光伏技术应用,尤其是贴近终端的,包括互联网技术和一些先进的技术,都在支撑和推动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1.物理基础:多能协同能源网络局域能源网多能协同能源网络是以电源网络为主体,支持分布式能源各种终端运用。
光伏是能源互联网里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尤其分布式光伏。比如分布式屋顶的服务商对分散在各地的、不连续的屋顶建电站进行统一的电站管理,就是一个虚拟化的概念。
能源高效化,包括效益、效用和效能,如何使监管更加高效,提供结算补贴等都是能源高效化的范畴。物联网、大数据、能源互联网等信息飞速发展,能够为涵盖能源生产、存储、传输、转换和消费的整个能源链条的效率、经济、安全提供有效信息流支撑,包括从发电端到用电端,都进行的很重要的工作。
能源商品化,能源具备商品属性,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激发参与方的活力,形成创新商业模式,包括能源营销电商化、交易金融化、投资市场化、融资网络化等方面。放眼全球市场,随着信息互通、行业融合的脚步不断加快,光伏融入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必然趋势。
百年一遇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孕育,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我们面对的很大挑战是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同时需要很好的技术和能力,可再生能源、储能和信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这时候就是我们面对的1%的机遇。这里面通过云大数据技术,就可以更好地发展。二、能源互联网正颠覆生存模式数据成为新的自然资源,云计算正在推动平台化服务,社交、移动、数据推动个体崛起,形成个性化互动机制,包括供给侧改革,是以能源的消费为互动的。在居地消纳,包括系统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进行供给,这是未来光伏的新业态。
必须致力于光伏组件、发电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能源互联网将带来巨大的价值。
这些新模式,新业态离不开新技术。分布式光伏要求尽量就地消纳,通过一个点一个点的能源互联局域网,形成一个能源互联的网络,可以就近消纳。
创新运营模式创新运营有多种模式,能源不再是单向的流动,价值也不是从用户到运营商手里,未来一定是多元化的、多市场主体的、多参与方的形式,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都是多相互动的。但是光伏本身并不够,需要从能源生产到能源存储、消费等方面来考虑。